《西华师大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王元君一行赴喜德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期次:第563期      查看:121   

本报讯 4月14日至15日,按照省委、省委教育工委对扶贫帮困工作的统一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西华师大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元君,副校长陈涛、刘进一行到喜德县捐资助学、签约“四好”创建,看望慰问派驻扶贫教师。

4月14日,王元君一行赴喜德县东河乡加尔村看望我校驻村帮扶青年教师郑帅。加尔村是典型的彝族村落,地处海拔2700米的山梁之上,昼夜温差大。王元君走进郑帅的宿舍,关切地掀开床褥、摸摸被子,看看够不够厚实。“小伙子,晚上盖这点被子冷么?”郑帅笑着回答说:“不冷不冷,心里热乎着呢。”在郑帅的引领下,王元君、陈涛、刘进走访慰问了贫苦户吉能布火、吉尾七哈和阿七木果。

离开加尔村,王元君一行来到喜德县红莫镇红莫村,看望我校驻村帮扶队员谢春茂并进行工作调研。王元君来到贫困户吉格台加家,吉格台加的大女儿吉格伍呷笑逐颜开地迎了上来,向王元君问好。王元君抚摸着小姑娘的肩膀,问她几岁了,叫什么名字。吉格伍呷用普通话一一作答。王元君、陈涛、刘进还分别走访慰问了贫苦户加拉五呷、郑瓦尔、阿说理古和马海布吉莫。

在红莫村村委会办公室,王元君一行与驻红莫村扶贫工作队员进行了座谈交流。王元君说,我是第三次到红莫村,深切感受到了红莫村的发展变化。旧村换了新颜,人的精神面貌也为之一新。但我们做的精准扶贫工作,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住房、道路、产业等是看得见的贫困,思想观念、内生动力是看不见的贫困。精准脱贫,不仅需要物质的帮扶,更期盼观念和文明的提升。最重要的是教育必须跟上,决不能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4月15日,王元君一行到甘哈觉莫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和新联甜瓜种植基地调研。在甘哈觉莫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一排排橘黄色的小高层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分外美丽。当得知甘哈觉莫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1399户建档立卡户在去年10月都分到了新房子时,王元君说,彝族老乡住上了新房子,生活就一天一天好起来了,为喜德取得的成绩点赞!

随后,王元君一行来到博洛拉达乡中心小学。王元君向博洛拉达乡中心小学负责人详细了解学校开学复课的准备情况,并查看了学生寝室和美术室。王元君表示,看到校园环境优美,基础设施与教学设施完善,倍感欣慰。

陈涛代表学校向博洛拉达乡捐赠6万元。其中,向中心校捐赠2万元的学生生活用品,向火普村、则巴村、波洛村和洛都村捐赠4万元“四好建设”资金。

4月15日下午,西华师大与喜德县举行了对口帮扶座谈会,喜德县县委书记曲木伍牛,我校派驻喜德帮扶干部、喜德县县委副书记张金平,喜德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苏正忠参加座谈会。

王元君表示,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西华师大高度重视对喜德的对口帮扶工作,专门出台文件对脱贫攻坚决胜之年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一所大学有一所大学的责任担当,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面对新时期扶贫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我们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提高贫困人口脱贫质量,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西华师大将通过选送优秀学生顶岗支教、建立乡村振兴发展研究示范基地、挂牌教育实习基地等长效机制,认真做好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工作,把脉实际问题,把论文写在喜德大地上。

曲木伍牛介绍了喜德县脱贫攻坚的推进情况和定点帮扶的工作成效。他说,喜德县自开展全面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多措并举,以住房和水电为代表,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稳定脱贫目标,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与西华师大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是分不开的。西华师大对喜德帮扶工作的含金量很高,不仅“输血”而且“造血”。这次元君校长一行克服疫情影响专程到喜德调研脱贫攻坚工作,让我们深受感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西华师大表示衷心感谢。曲木伍牛还结合喜德县实际就下一步对口帮扶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学校与喜德县还达成初步共识,双方将共建大小凉山干旱河谷土壤侵蚀与生态修复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随后,双方举行了捐赠仪式,王元君、陈涛代表学校向喜德县捐赠图书3100册,资金30万。其中,用于三建四改10万、红莫村四好建设10万、高中贫困生助学金10万。

在喜德期间,王元君一行还慰问了我校派驻凉山州帮扶干部张金平、佐宏、冯中华、周杨,并嘱托大家保重身体,再接再厉,用心、用情做好扶贫工作。

扶贫办、校工会、宣传部、校地合作处、国土资源学院负责同志参加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邓静)

西华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494次访问,全刊已有2674948次访问